365教育平台官网

「卢」字前世今生

「卢」字前世今生

你肯定要问,甲骨文的「盧」字怎么写得像「界、禺」等字?

其实甲骨文的「盧」,是后世「火爐」之「爐」的「初文本字」,「初文本字」这是一个文字学术术语,就是一个汉字最开始、最古老的写法。

也就是说:最开始甲骨文的「盧」是表示「火爐」的意思,也可以说「盧、爐」为「古今字」。

所以,甲骨文的「盧」正是一个像「火炉之形」的「象形字」,你也许会问:这个字完全不像「火炉」呀?

但甲骨文的「盧」的确是「火炉」的象形,之所以不像,原因如下:

其实上古商周有一种【鼎】,有陶有青铜的,是双层的,下面有放置燃料的炉膛或者炉盘,用来加热食物,类似今天的「火锅」,就是先秦的「炉子」,这种「火锅」,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周秦汉都有发现:

这些炉子都是圆形,而甲骨文「盧」是方形,完全不一样。这是因为甲骨文是刀刻文字,在甲骨上刻写圆形、曲线是十分困难的,所以,甲骨文必须「化圆为方」。

以汉代海昏侯刘贺墓葬中出土的青铜火锅为例,我们化圆为方试一下,完全就是甲骨文的「卢」字。

下图所示——「田」形部件:「口」表示装食物的锅,「十」则表示「圆形的口」,下面的「八」字形表示托盘,「两竖」表示炉的「支脚」。

这两个甲骨文,分别对应【炉盘大于锅】和【炉盘小于锅】的火炉。

甲骨文「化圆为方」的例子有很多,仅举我们非常熟悉的「丁」字,「丁」是「钉」的初文,表示「钉子」,象形「钉头」,金文写成一个圆形钉头的象形,甲骨文则写成「口」形:

说起「火锅」,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咸阳发现了一件极为逆天的文物,出土战国青铜鼎里面还有两千多年前烹煮狗肉。

如下图:

上文说的【西周火锅炉】,在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,上个高清无码图:

不靠谱的媒体将其称作「白乍井姬鼎」是错误的,真正的名字叫做:

铭文为:

铭文中的「白」即「伯」,「乍」即「作」,「丼」即「邢」,这个鼎,是【弓鱼(yu2)】伯做给【丼姬】的陪嫁鼎,大众和媒体津津乐道的是【西周火锅】,其实,这个鼎的铭文牵扯到又一个学术公案:【古(弓鱼)国】,可以改写西周和古蜀国历史,这里就不深究了,需要另文讨论。

我们知道了甲骨文「盧」是「火炉」之象形,再来看,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过程:

甲骨文「盧」完全是一个「象形字」,后来,又加了一个声符「虍」,变成了一个上声下形的形声字:

(注意:「虍」即「虎」的省文,「虍」字甲、金文象「虎口」之形。「虍」经常被当做声符,表声,如「虖」、「虚」,也用作义符,如「虐」。「虍」在「盧」中,古音表音,今音不表音)

如果将这个古文字写成今文字就是(术语叫隶定):

西周金文进一步的增繁,加上义符【皿】部,表示是一种器具:

至此,「盧」字就诞生了,篆文和楷书字形为:

「盧」又经过不断的意义引申以及假借,表示多个意思,如:

甲骨文用作祭名,假借「盧」表「肤」,「肤」有割剥之意。《博雅》:「肤,剥也。」

甲骨文用作祭名,假借「盧」表「肤」,「肤」有割剥之意。《博雅》:「肤,剥也。」

如《合集19957反》中的「盧豕」:将动物皮肉割裂,而后剥取动物皮的一种祭祀活动。从甲骨文来看,「盧祭」的对象主要地位比较高母辈,极有可能都是王后的身份。

释文:

金文有三种用法:

金文有三种用法:

一,本义:表示燃炭之炉。

二,假借作「庐」,表示房舍,十五年趞曹鼎:「王射于射卢」,「射庐」即用以习射的房舍。

三,假借作「鑢」,表示金属。《说文》:「鑢,错铜也。」白公父簠:「择之金,隹(唯)鐈隹(唯)卢,其金孔吉,亦玄亦黄。」表示选择金属,有鐈和鑢,金属甚坚硬,有黑色亦有黄色。

这只是先秦「盧」字的几种义项。《汉语大字典》将古今文献一网打尽,一共列了「盧」字的三个读音,包括引申、假借、通假在内的20个义项:

正因为「盧」字承担了太多的职务,容易产生歧义,因为商周的炉子都是青铜的,就在「盧」的基础上加「金」部造「鑪」字,专门用这个字表示本义「炉子」:

《說文》:鑪,方鑪也。从金,盧聲。

「鑪」字后来被火字旁的「爐」取代,「火字旁」的「爐(炉)」是很晚才诞生的一个字,东汉《說文》没有收录「爐」字。

从笔者见到的文献来看,最早的「爐」字,始见于1940年出土于陕西泾川所的汉代龙渊宫曛炉上的隶书铭文(此器著录在张怀群所著《泾州金石录》一书),如下图:

第二、第三分别见于南北朝的字书《玉篇》和唐代《干录字书》:

东汉许慎《說文》释「盧」为「飯器也。从皿,聲。」,可见许慎释形是正确,释义搞错了,「飯器」不是本义,而是引申义。

最后说一下「盧」的简化字「卢」是怎么来的,先说结论:

「卢」其实是一个有近两百年历史的俗字,新中国的简化字只是「述而不作,约定俗成」。

「卢」字最早见于上世纪初越南出版的《雲僊古跡新傳》,在越南汉喃古籍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俗体字:

越南1866年出版的汉字古籍《金雲翹傳》中,也有很多「卢」的【偏旁类推字】:

可见,「卢」这个俗字最少快两百年历史了。很有可能是从越南经过中国南方传到中国内地。

1936年,民国时代的简化字运动如火如荼,极力主张简化字的民国学者之一陈光垚先生,在其著作《常用简字表》采用了这个字:

但陈光垚认为来自章草,笔者查阅了一下章草字典,似乎不大像「卢」字:

所以,说「卢」字始见于一百多年前的越南汉字文献,比较靠谱一点。

「简化字」问题很复杂,整体是成功的,存在一点瑕疵可以慢慢优化。一些【繁体党】整天什么【亲不见,爱无心】等等,什么【繁体字代表传统文化】,是极度的无知,比如导演冯小刚,竟然能跑到政协会议上提出恢复繁体字的提案。

今天我们使用的【通用规范汉字】,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,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无数学者,经过几十年时间研究,多次优化修正,才最终付诸实行。付出无数人心血,在有些人嘴里就一钱不值。真正懂汉字的人不会纠结什么繁体和简体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答主用了两天时间,看了六七本学术著作,甚至稀缺文献,跑去图书馆找,写下这个文章,各位看官读者,生死要赏一个赞鼓励一下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参考资料:

香港中文大学汉语多功能字库——//humanum.arts.cuhk.edu.hk/Lexis/lexi-mf/search.php?word=%E7%9B%A7

李学勤 (Ed.). (2012). 字源. 天津古籍出版社,页440、页1223

徐中舒. (1985).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.四川辞书出版社。页1002

徐中舒. (1986). 汉语大字典. 湖北辞书出版社 1993 年版, 页. 2752

徐中舒. (1988). 甲骨文字典. 四川辞书出版社.页534

李圃. (2004). 古文字诂林. 第三册),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, 5 冊,第 182页

佚名,《雲僊古跡新傳》,越南,1916年,页30、31。

佚名,《金雲翹傳》,越南,1866年,页18、32。

陈光垚,常用简字表,北新书局,页50。

香港中文大学汉语多功能字库——//humanum.arts.cuhk.edu.hk/Lexis/lexi-mf/search.php?word=%E7%9B%A7

李学勤 (Ed.). (2012). 字源. 天津古籍出版社,页440、页1223

徐中舒. (1985).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.四川辞书出版社。页1002

徐中舒. (1986). 汉语大字典. 湖北辞书出版社 1993 年版, 页. 2752

徐中舒. (1988). 甲骨文字典. 四川辞书出版社.页534

李圃. (2004). 古文字诂林. 第三册),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, 5 冊,第 182页

佚名,《雲僊古跡新傳》,越南,1916年,页30、31。

佚名,《金雲翹傳》,越南,1866年,页18、32。

陈光垚,常用简字表,北新书局,页50。

(本文来源于小汉字见大历史,特此鸣谢!)

并请注明原创(作者)或来源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中国体育彩票与您相约世俱杯
28365365体育

中国体育彩票与您相约世俱杯

📅 2025-06-28 👁️ 8156
春季鳄龟的遗传多样性保护
365bet足球网

春季鳄龟的遗传多样性保护

📅 2025-06-30 👁️ 7806
动物世界中的“睡神” 树袋熊每天睡22小时
365教育平台官网

动物世界中的“睡神” 树袋熊每天睡22小时

📅 2025-07-02 👁️ 2651
世俱杯专场分享 弗拉门戈vs突尼斯希望
28365365体育

世俱杯专场分享 弗拉门戈vs突尼斯希望

📅 2025-07-03 👁️ 178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