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5bet足球网

Fluent自定义冲蚀函数

Fluent自定义冲蚀函数

本文描述在Fluent中自定义冲蚀函数的一些问题。

Fluent GUI 中提供了一些冲蚀模型(Generic Model、Finne、McLaury、Oka、DNV),这些模型可以应付大部分工程冲蚀问题。如果有自己的冲蚀模型,可以想办法将其写成 Generic Model 的形式,或者选择使用 UDF 进行定义。

1 Generic Model

通用模型的表达形式为:

其中, 为冲击到壁面的质量流量; 为粒径函数; 为冲击角函数; 为速度指数; 为壁面被颗粒冲击的面积。Fluent 默认参数为 , ,。

其他类型的冲蚀函数可以通过修改 的值进行改写。

2 UDF

可以使用 DEFINE_DPM_EROSION 指定颗粒冲击壁面或多孔阶跃面时的冲蚀率或沉积率。此 UDF 在颗粒遇到反弹壁面时调用。

UDF 宏的定义形式:

DEFINE_DPM_EROSION (name, tp, t, f, normal, alpha, Vmag, mdot)

参数包括:

symbol name。宏名称。

Tracked_particle *tp。Tracked_Particle 结构体的指针,该结构包含与被跟踪粒子相关的数据。

Thread *t。指向颗粒当前冲击的壁面的 Thread 指针。

face_t f。颗粒冲击壁面的面索引。

real normal[]。被冲击壁面的面法向向量。

real alpha。颗粒冲击角度(单位为弧度)。

real Vmag。颗粒冲击速度(单位为 m/s)。

real mdot。稳态流动:颗粒流冲击网格面时每随机次数的当前流量(kg/s);瞬态流动:冲击网格面的颗粒包质量(kg)。

该 UDF 没有返回值。

DEFINE_DPM_EROSION 有八个参数:name、tp、t、f、normal、alpha、Vmag 和 mdot。其中 Tp、t、f、normal、alpha、Vmag 和 mdot 是由 Fluent 求解器传递给 UDF 。UDF 中需要计算冲蚀率和/或沉积率的值,并将这些值分别存储在 F_STORAGE_R_XV (f, t, SV_DPMS_EROSION, EROSION_UDF) 和 F_STORAGE_R (f, t, SV_DPMS_ACCRETION) 中。

注:在早期 Fluent 版本(18.0 之前的版本)中,冲蚀率及沉积率返回值均通过 F_STORAGE_R 宏进行返回。18.0 之后的版本将冲蚀率和沉积率通过不同的宏进行返回。

另一个问题,在利用 UDF 获取冲蚀率或沉积率时,需要用冲蚀率函数乘上质量流量,然后再除以冲击面积。

3 尝试

以Zhang et al. 模型[1]为例,其表达式为:

式中,,; 为材料的布氏硬度,碳钢材料取 120; 为颗粒的形状系数,圆形颗粒取 0.2; 为颗粒速度; 为冲击角函数。

冲击角函数 表达式为:

其中 为颗粒的冲击角度,单位为弧度。

1、改写为通用方程形式

对照通用方程的表达形式:

其中:

逐项比对,可以得到:

2、利用UDF进行定义

可以直接编写UDF:

#include "udf.h"#define PI 3.1415926DEFINE_DPM_EROSION(Zhang,tp,t,f,normal,alpha,Vmag,mdot){ real Area[ND_ND],area; real erosion; real F_alpha; // 模型系数 real C = 2.17e-7; real BH = 120; real Fs = 0.2; real n = 2.41; real A[5] = {5.4,-10.11,10.93,-6.33,1.42}; // 冲击角函数 F_alpha = A[0]*alpha + A[1]* pow(alpha,2) + A[2]* pow(alpha,3) + A[3]* pow(alpha,4)+A[4]* pow(alpha,5); // 计算面积 F_AREA(Area,f,t); area = NV_MAG(Area); // 计算冲蚀率函数 erosion = C * pow(BH,-0.59) * Fs * pow(Vmag,n) * F_alpha * mdot / area; // 利用UDF宏返回值 F_STORAGE_R_XV(f, t, SV_DPMS_EROSION, EROSION_UDF) += erosion;}// 注意:编译时建议将中文注释去掉,否则可能会有警告或错误信息。

利用UDF要更灵活,对于一些无法使用通用格式进行表达的方程,则只能使用UDF进行表达。

参考文献

[1]

Zhang, Y., Reuterfors, E.P., McLaury, B.S., Shirazi, S.A., Rybicki, E.R., 2007. Comparison of computed and measured particle velocities and erosion in water and air flows. Wear, Vol. 263, pp. 330-338.

相关推荐

为什么要引入线程?线程为什么能弥补进程的缺点
365bet足球网

为什么要引入线程?线程为什么能弥补进程的缺点

📅 2025-07-06 👁️ 3308
珠海小米售后维修点查询
365bet足球网

珠海小米售后维修点查询

📅 2025-08-24 👁️ 7365
都有什么颜色的草地
365bet足球网

都有什么颜色的草地

📅 2025-08-06 👁️ 8826
广东电信日租卡套餐推荐:流量资费与办理攻略全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