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信息
熨斗是一种可以将平面加热来移除织物表面褶皱的工具,通常在家庭使用,铁制熨烫表面可以加热到120℃至180℃。
例如织物的纤维聚合材料通常有着原子长链。熨烫时可以分开原子长链之间的连接。熨斗对衣物同时施加压力和热量,舒展织物纤维。待衣物冷却后,织物会保持崭新无褶皱的形态。
在电力出现以前,熨斗使用内燃加热熨烫表面。1882年,亨利·W·西利发明第一台电熨斗。
在熨烫例如棉的某些织物时,需要使用蒸汽来分来原子长链的连接。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里,许多织物纤维在宣传时声称永远不需要熨烫。
德国卡尔斯鲁厄市有一座熨斗博物馆,里面陈列着从古至今的1300多台熨斗。
历史上熨斗的不同类型:
平板熨斗实心熨铁盒式熨斗,也称炭火熨斗鹅颈熨斗
辨别熨斗类型
现代熨斗具备多种功能,但有些功能已经成了标配。其中一项是允许将熨斗倾斜立式摆放的设计。另外一项是内置温度传感器,可以对不同织物纤维设置不同的熨烫温度,以及绝缘耐热的电源线。许多熨斗还配有水箱,可以按需喷射蒸汽。自动卷起的电源线也是一项特殊功能。
有些熨斗搭载一些不太常见的高端功能,例如熨烫表面有不粘涂层,自动关机的节电功能,垂直蒸汽喷射,防水垢,以及自清洁功能。
常见的衣物熨斗通常是长方形,有一个宽大的扁平熨烫表面,以及一个手把。这种设计使得用户可以在衣服上按压熨斗,将熨烫表面的热量传递到织物纤维,烫平褶皱。
更多信息
Wikipedia: 衣物熨斗Wikipedia: 熨烫熨烫的历史